“元宇宙”,一个热了时间不长,热度却持续不断攀升的名词。“元宇宙(Metaverse)”一词出自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故事里人们用数字化身来控制,并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地位。按照官方的解释,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随着5G通信的优势让游戏的延时变得可以忽略不计,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入一个有即时性愉悦的场景,把生活中、工作中的烦恼忘得一干二净,在虚拟场景里完成情绪的好转、心情的愉悦。现在的元宇宙多是以游戏社区的形式出现,诱导大家在里面买房置地,享受快乐的感觉,过自己在现实中或许享受不到的生活,用少量的钱就能够满足自己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梦想,也可以改头换面成为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说到底还是游戏,只不过游戏的打怪模式升级为虚拟的生活模式,用虚拟的感受做成的光鲜外衣掩盖住现实中的窘迫和焦虑织成的衣衫褴褛。
电影《头号玩家》中描述的也是游戏中通过身体的触感衣物,能够实现除了基本生理需求之外的其他任何诉求,在虚拟世界中谈恋爱、跳舞、结婚生子、去奇幻的宇宙各地旅游。因为有了元宇宙,只要有VR硬件设备,可以让过着平凡上班族的生活,住着十几平方的租屋的年轻人,照样可以成为虚拟世界中的王者。吃喝玩乐的心理满足感能够减少社会的戾气,尽可能的把自己的生活打造成不抱怨的世界。
从电信运营商宣布为了元宇宙更新通讯基础设施到VR、AR、MR设备的推陈出新,从Facebook更名换姓为Meta到字节跳动出手高价收购硬件VR设备制造商Pico,从虚拟地产被炒高到惊人的价格到艺术家们把NFT的概念又挪到游戏中来作为道具或摆设,几番操作下来总会有人获利。元宇宙概念经过媒体的爆炒之后,不但刺激了A股市场概念股的连续暴涨,蹭概念的股票也有突出表现,也让一级市场投资界增加了元宇宙概念投资领域。
回归现实,元宇宙产业链大多数是无法从现有存量中获利的,直到现在依然是资本的游戏,即使未来增量巨大,也基于现在较小的基数,照样没办法短期盈利。可以看到,很多资本在冒险地陪护着创业者们一起,度过兴奋的创业期,经历平淡的收益期,承受被嘲讽和辱骂为骗子的低潮期,再走过竞争激烈的抢占市场期,最终可能在融不到下一轮投资的时候收获一地鸡毛。当然,并不排除出现多家伟大的公司,让元宇宙持续生龙活虎下去。只不过,整个生态还没有成熟到收割大量用户实现盈亏平衡的时候,虽然自身已经成为大众们的谈资,时至今日依然是小圈子里的游戏,一起商业互捧的“独角戏”。
黑格尔讲过,存在即合理。元宇宙行业的边际广泛,生产资料靠资本来买给劳动者,才能凑成物质力量,然后转化为生产力。直到元宇宙概念渗透到生活里的细节时,才能说真正实现了足够大的社会价值。
未来已来,未来还有点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