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李迅雷
元宇宙概念近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元宇宙概念的出现使人们对虚拟世界的未来有了更现实具象的蓝图。元宇宙这样的新概念的出现,无疑承载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待以及对科学技术为人类福祉服务的美好理想。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我们离元宇宙还有多远?元宇宙的发展又会对互联网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此,本文是与中泰证券互联网传媒首席韩筱晨的对话,她认为,元宇宙是人们期待的虚拟世界的集合,元宇宙的出现重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改变了互联网行业的商业逻辑。元宇宙的实现需要底层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目前的技术还不能达到元宇宙的要求。
李迅雷:元宇宙引起了许多热议,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新概念?
韩筱辰:元宇宙(Metaverse)被用来描述一个未来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的在线三维虚拟环境。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当前无论是产业界还是资本市场,对元宇宙都没有形成一致性的定义。“Metaverse”一词最早见于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
Metaverse是一个虚拟的城市环境,沿着一条100米宽的道路发展,覆盖了一个无特征的、黑色的、完美球形星球上整个65536公里周长。这个虚拟世界中的土地可以被购买,并在上面开发建筑。Metaverse的用户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个人虚拟现实眼镜,或通过低质量的公共虚拟现实眼镜进入,并与彼此或软件客户端进行交互。我认为元宇宙是一个概念,它是人们期待未来的虚拟世界的集合,伴随着底层技术逐步成熟、内容更加丰富、用户数量不断增加而正在形成的虚拟世界。
李迅雷:为什么元宇宙会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
韩筱辰: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讯、可穿戴设备等底层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另一方面,因为疫情使人们社交更多转移到了线上,人们在虚拟空间的停留时间更长,线上生活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同时,元宇宙能够让人们在游戏中参加虚拟演唱会,在虚拟空间参加会议,使人们线上和线下生活的边界逐渐模糊。通过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虚拟角色和计算机,生成栩栩如生的影像,可以将元宇宙概念具象化,将虚拟拉进现实。这些新改变承载着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也同时使元宇宙进一步受到关注。
李迅雷:元宇宙是人们期待的未来的虚拟世界,这个相对未来的概念是人们基于什么需求提出的呢?
韩筱辰:虚拟世界的出现,是由于人们希望能够弥补在现实世界中缺失的东西。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世界的载体由早期的文学、音乐、绘画等逐渐演变为影视剧、游戏等形式,从单纯依靠想象构成,到视觉听觉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但当我们真切感受到虚拟世界的一切后,却只能被动接受创作者的设定,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是被完全分隔开的。正如同虚拟世界并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简单映射,元宇宙的出现根本在于人们期望重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李迅雷:为什么说元宇宙重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韩筱辰:人与人的关系最直接的体现是社交。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协作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我们认识的人、沟通交流的人数却被精力所限。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邓巴数字”,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元宇宙的出现将会扩大这一基数范围,从而实现人与人关系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