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 VS Meta,谁会是元宇宙的扛把子?

2022-02-09 19:38:05    来源 : 新浪网

这几天元宇宙领域的争议比较多,唱衰声四起,进入阵痛期,而出现争议的导火索是All in元宇宙的meta业绩暴雷,元宇宙部门也亏损严重,引起股价大幅下跌; 再加上科技大佬在试用meta的元宇宙产品后,大泼冷水,更是引起了业界对元宇宙的质疑声四起。

有反方必然有正方,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到2026年,全球25%的人口将使用元宇宙进行工作、购物、教育、社交和娱乐,并将每天花费至少一小时在元宇宙上。而且,到2026年,预计全球30%的公司将在元宇宙提供产品和服务。要知道,Gartner的含金量可是很高的。

实际上,作为处于处于初创期的元宇宙来说,支持也罢,质疑也罢,这都是很正常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

我关心的不是质疑或者支持,而是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之所以meta业绩暴雷会让市场对元宇宙的争议这么大,根本原因是市场一直把meta作为元宇宙的扛把子,可不是吗,作为全世界社交领域的头把交椅,All in元宇宙,连名字都改了,没有道理不是扛把子。

但meta真的会是元宇宙的扛把子吗?对比meta和另外一家科技巨头微软来说,现在看来微软更有可能成为元宇宙的扛把子,为什么呢?

01

微软 VS Meta 业务对比

微软的业务主要有三块:

包含windows、设备、游戏和搜索广告的个人计算业务

包含Dynamics、LinkedIn和Office在内的生产和业务流程部门

包含Azure、企业服务、GitHub在内的智能云业务

meta的业务则主要有两块:

以Messenger、Instagram、WhatsApp为主的社交平台业务

以Oculus为首的其他业务

从业务构成可以看出,微软的自有板块比较完整,涵盖了云计算、操作系统、MR硬件、应用和游戏内容,一定意义上构成了元宇宙所需要的基本元素。而Meta则薄弱的多。

02

微软 VS Meta 业务基本盘的稳定

从meta发布的财报来看,meta的核心业务出现较大问题:用户使用率下降,应收较为困难,这说明用户行为偏好可能发生转变,人们似乎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其他事情上,而不是Facebook和instagram的页面,这也可能表明人们对社交媒体有点厌倦了,越来越少使用社交平台。

而微软的业务从2021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来看,销售额同比增长20%,首次超过500亿美元以上,也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测。主要是云计算服务Azure的增速比较大。

也就是说,从业务基本盘的角度,微软比较稳定而且增速超预期;而meta的业务基本盘则出现问题。

03

微软 VS Meta 并购布局

迄今为止,元宇宙相关的最大并购是微软收购了暴雪,一举让微软坐上了全球游戏领域的第三把交椅。

而游戏是元宇宙从现在到未来落地的最重要的场景和入口,收购暴雪,意味着微软在元宇宙相关的技术、硬件和产业链能力之上,又掌握了重要的场景制造能力,获得了更大的描绘元宇宙世界结构的话语权。

除收购暴雪以外,微软还另外参与了大约11家与元宇宙相关的公司,主要集中在云计算、云服务领域。

Meta从2014年开始,共投资了 23家与元宇宙相关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智能硬件、软件工具、计算机视觉、游戏等多个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是2014年并购了Oculus VR公司。

04

微软 VS Meta 元宇宙落地进展

微软的元宇宙是在自己各条业务线的基础上,和元宇宙业务进行了脚踏实地的融合,实现了虚实共生。微软推出了Mesh for teams 和 Dynamics 365 connected Spaces。其中Mesh是Microsoft team的元宇宙“版本”,整体上微软以办公为场景切入元宇宙。

迄今为止,元宇宙最大的合同也来自于微软和美国军方签订的MR购买合同,约219亿美元。

Meta则下注在高端头显和XR眼镜,同时打造虚拟世界AR/VR产品开发,以“VR社交+元宇宙”作为方向。

不过,Meta的元宇宙部门在2021年亏损超过100亿美元。

05

微软 VS Meta 谁才是扛把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路径上微软是在基本业务盘比较稳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对自己的业务进行升级,融合到元宇宙的应用场景中。而Meta则是在基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另起炉灶All in元宇宙,以希望取得下一代互联网的船票。

在实际进展上,微软的应用及商业化要明显比meta要更加实际。

因此,综合来说,现阶段微软成为扛把子的可能性要大于meta。

0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之所以拿着微软和meta做例子,基于现在的状况来推测谁是元宇宙的扛把子,除了让大家清楚不同公司的策略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清楚怎么样去分析上市公司的多元化业务扩展。

面对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元宇宙,是一个全新的处于萌芽状态的东东,很多企业都希望抢得一张船票,虚也罢实也罢,都在宣称自己是元宇宙中的一份子,那做为我们投资者来说,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客观的分析企业多元化可能带来的结果,从而对这家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一般来说,我们要关注这么几个方面:

企业本身的业务基本盘是否扎实稳定,是否还在处于上升之中,还是说企业原本的业务已经遇到了瓶颈,而寻找的另外一条路径。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对企业多元化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

企业的多元化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原有资源还是新起炉灶,如果是做和主业相关性高的业务拓展,那么成功率会高。否则自己的主业还没有完善,就去做完全不相关的新的业务,不管是精力还是能力上都很难兼顾。

如果是通过并购的方式进行的多元化,那么一定要注意业绩对赌期过了之后的商誉减值。

也就是说,一家企业的合理成长路径,应该是先做透规模经济,再做范围经济,而且必须是相关多元化的。

06

好好学习

我把发的一些文章做了分类,主要有三类内容:赛道和个股类的、思维提升类的、指数基金学习类的,大家可以通过传送门多看看。

相关推荐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红商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