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宇宙”概念大火,网信盾互联网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把刚过去的2021年划为“元宇宙元年”,并认为互联网的“转型窗口期”已经开启,而转型的方向就是元宇宙。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有浙商银行、江苏银行、江南农商银行、百信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探路金融元宇宙。银行探路元宇宙的发力点多为虚拟数字员工和数字藏品等。据媒体报道,百信银行、江南农商银行纷纷推出数字员工。
百信银行在2021年12月30日推出虚拟数字员工“AIYA”,不同于虚拟客服的定位,AIYA是百信银行的AI虚拟品牌官。百信银行表示,数字员工AIYA是他们在近期元宇宙浪潮下,对未来银行的探索实践成果。
除了虚拟数字员工之外,还有多家银行推出数字藏品。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2021年12月,江南农商银行与京东云合作,推出了业务办理类数字人“言犀VTM数字员工”。言犀VTM数字员工拥有仿真人的面容,可以独立、准确完成银行交易场景的自助应答、业务办理、主动服务、风控合规等全流程服务。
2022年1月11日,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公布首批成员接纳名单,首批名单从267家申报个人和单位中经合规审核后接纳65家/人。其中个人成员25人,单位成员40家,包括8家上市公司。
知名品牌专家、上海市宝山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梁长玉认为,当前“元宇宙”还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并不明确,很多技术困难尚未完全克服,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可以关注“元宇宙”,但不要参与概念炒作。他建议,银行业持续改进和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为国家战略提供更强大的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