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网 守护百姓安康

2022-01-05 09:13:07    来源 : 遵义网

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年来,我市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力,参保范围扩大,待遇稳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一项项改革举措,一笔笔资金投入,都化为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从城镇到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一张小小的社会保障卡,不仅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意愿,更是一条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纽带。“年缴费400元,缴15年,每年政府补贴10%共计600元,60岁后每年至少可以领取养老金1700元。”看着社保经办员算完这笔账,绥阳县蒲场镇村民权坤坤利用社会保障卡缴纳了今年的养老保险费。“今后也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领取养老金了,真好!”谈及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权坤坤喜上眉梢。

从2021年1月1日起,贵州省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进行了调整,参保城乡居民自主选择的缴费档次从13个调整到10个,分别为100元、300元、4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其中,100元的缴费档次只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可以选择。

在我市,像权坤坤一样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有326.2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从试点到全覆盖,是我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动体现。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基本建立、公适度权责清晰的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覆盖城镇职工的工伤保险制度普遍实施、在全省率先完成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统筹……一项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全民参保计划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风湿心脏病需要换瓣膜,总的手术费用需要18万元左右,通过医保报销后,我自己只花了不到3万元。”湄潭县石莲乡新华村村民王佐兰因患上风湿心脏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被确定为建档立卡人口,在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的支持下,她顺利地完成了心脏手术,目前恢复良好。

在我市,有91万多名农村建档立卡人口都能像王佐兰一样享受着医疗保险带来的实惠,困难人口“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报尽报”“服务优待”和县域内就医“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报”“一单清结算”的目标已经实现。通过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目前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已经达到767.59万人,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从城镇到农村,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各类用人单位、从单位职工扩大到城乡居民,我市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为百姓织起社会保障安全网。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98.9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26.2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67.5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83.4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54.34万人。

2、从职工到普通居民,社会保障水稳步提高

“社会保险是靠山,我的养老金又涨了!”这是75岁退休职工王淑华发自内心的感慨。退休前的王淑华是贵州省冶金建设公司的一名工人,2001年办理退休时,当时的退休工资只有300元,经过连续多年养老金的上调,如今她每个月能领到3000多元,每月20日左右,王淑华就会拿着社会保障卡到银行提取自己的养老金。“有了养老金,我吃喝不愁,养老保险让我们这些退休人员生活无忧。”王淑华说。

2021年,我市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再次上调,调整后,人均每月养老金达到2398.9元。这也是自2005年以来我市连续16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增长的不仅仅是养老金,一个个不断提高的数字,是我市社会保障水不断提高的生动诠释:从2015年到2020年,退休人员丧葬抚恤费从16400元提高到58574元,增幅为257.15%;从2015年至2020年期间,工伤保险进行了三次待遇上调;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起将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每月1611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1.1%和72.1%;全市医疗救助年度支付限额调整到50000元,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

遵义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市属国资大型企业,现有在岗职工及退休人员4000余人,疫情发生以来,公司享受了普惠制稳岗返还、暂时生产经营困难稳岗返还、社会保险费减免等三项优惠政策,共为公司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有效纾解了企业困难。

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国家出台相关阶段减免政策,我市各级经办机构不折不扣执行:全市共计减免各项社会保险费23.5亿元;321家单位缓缴社会保险费9860.13万元;2021年全市共发放普惠制稳岗返还资金4111.84万元,惠及7419户企业共24.48万名参保职工;发放暂时生产经营企业稳岗返还资金7839万元,惠及217户企业1.8万名参保职工。

一方面是不断提高的社保待遇,另一方面是各项优惠减免政策,一增一减之间,让更多参保者合理分享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3、从“纸上办”到“指尖办”,“互联网+”助力社保服务全面升级

拿着有“第二张居民身份证”之称的社会保障卡,凤冈县居民余文华在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通过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台,缴纳了需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后办理了出院,其他费用则由系统直接即时结算。

这样的便利是我市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的缩影。我市把社会保障卡作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着力拓宽应用领域,构建范围全覆盖、方式多样化、服务优质高效的社会保障卡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办理社会保障事务“最多跑一次”。

截至目前,全市共制发社会保障卡663.18万张,签发电子社保卡162.09万张,一张小小的社会保障卡,集社保业务办理、退休待遇发放、就医购药、刷卡消费等功能于一身。

市医疗保障局搭建的“网上办事大厅”入驻单位2万余家,网上签约医疗机构300多家,在“网上办事大厅”就能办结大部分医保业务,“遵义医保”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200万,率先在全省启动医保“诊间支付”便民服务台建设,让群众诊疗时间比过去均缩短了三分之二,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以前每逢4至6月,全市各地的社保大厅都会被前来办理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的老龄参保居民围得水泄不通,大家纷纷带着自己的相关凭证到柜台,申请办理下一年度的养老待遇发放手续。如今,退休老人办理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已经由集中认证开放为全年全时段认证,参保人只需要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都可完成认证手续,给参保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胡光学是原贵州航天金穗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2021年3月,因公司合并注销,胡光学也随之失业。通过“贵州社保”APP申请,第二个月便领到了失业保险金。“家里两个孩子在上学,有了这笔失业保险金,解决了家里日常生活的开销问题,我也能安心地寻找下一份工作。”胡光学感慨地说。

不断提升的信息化水让我市社会保障服务越来越便捷:上线运行的贵州省社会保险网上经办系统,全市3万余家参保用人单位使用,覆盖率达到97%;全力推进“社银一体化”上线运行,开通747个银行网点,32项“高频率低风险”业务下沉银行网点办理;开通并优化“遵义社保”微信公众号,28项社保查询业务、28项社保业务办理可在指尖完成;建成社保信息推送台,29项业务办理后自动精准推送信息提醒和告知;通过“遵义社保”微信公众号、“贵州社保”手机APP、“贵阳银行”手机APP等,实现了养老保险年度待遇资格线上多渠道便捷认证;在全省率先开通灵活就业人员通过微信公众号新参保登记。

从信息沉睡到大数据联网,不仅让老百姓办理社会保障业务更快、更便捷,也更加彰显了社保服务的力度和温度。

年来,我市社会保障改革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更加完备,基本保障稳固可靠,基金运行安全有效,管理服务高效便捷,一张更加结实细密的社会保障网守护着百姓安康。

相关推荐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红商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