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等生”渤海财险寻求突围 转道发展非车险业务

2022-05-11 08:15:44    来源 : 北京商报

距离上次增资获批不足一年,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财险”)再次抛出补血计划,近期于天津产权交易所挂牌了一则增资项目,计划出让不超过51.55%股权,募资0-21亿元。

公开引战背后,渤海财险已经出现了持续5个季度偿付能力不达标的情况,而此次募资的用途,主要也是对偿付能力的补充和对投资、非车险领域发展的支持。

渤海财险公开引战投

5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渤海财险近期于天津产权交易所挂牌了一则增资项目。拟新增注册资本0-21亿元,拟募集资金对应持股比例不超过51.55%。

对于募集资金的用途,渤海财险表示,募资主要用于公司偿付能力的补充以及对投资、非车险领域发展的支持。

实际上,对于引入战略投资者,渤海财险此前也曾提及,该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公司在推进引战增资工作,配合意向投资者做好尽职调查,协调意向投资者与股东单位的沟通。

目前渤海财险共有6家股东,除了澳大利亚保险集团,其余股东多为天津市本地企业,渤海财险第一大股东是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持股40.62%。本次增资完成后,渤海财险原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不低于48.45%。

根据监管要求,新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总股权比例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此次渤海财险的战略投资,将至少引入2位新股东。

连续5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

渤海财险公开引战背后,是长时间的偿付能力不达标。根据监管要求,偿付能力达标的保险公司需要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不低于100%和风险综合评级不低于B级3项要求。

而渤海财险2022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该公司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C。实际上,自2020年四季度至今,渤海财险的风险综合评级持续为C,属于偿付能力不达标。即使该公司在2021年6月获批增资3.48亿元,资本金从16.25亿元变更为19.73亿元,也未能使风险综合评级达到要求。

此外,根据监管要求,银保监会和派出机构会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60%的公司进行重点核查。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该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112.38%。照此来看,渤海财险将被重点核查。

业内人士表示,渤海财险偿付能力逼近监管红线、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所以需要引入新的投资人“补血”。

当前,行业内多家保险公司或其股东挂牌了战略投资项目和股权转让项目,但宣布找到投资方的并不多。对于战略投资结果的不确定性,北京联合大学金融系教师杨泽云表示,提高偿付能力的途径还有调整业务结构、再保险等。如果引战增资不成,还可以缩减业务成本或通过再保险的方式提高偿付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对于提升偿付能力,渤海财险除了进行增资引战等外援性资本补充工作,也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调整业务结构、降低经营成本。

根据渤海财险2022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为提升偿付能力,该公司在2022年考核中突出业务结构优化和对非车险考核,突出“亏损机构一票否决制”,突出对新单经营成本的考核,并推进亏损机构治理,坚决裁撤亏损机构,有针对性

调整费用政策及核保政策,清单级别筛查亏损客户,加速出清亏损业务。同时,在风险化解方面,渤海财险推进了违约非标投资资产风险化解工作。

同时,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带来的偿付能力下滑,渤海财险申请了过渡期政策。

北京商报记者就渤海财险引战增资及业务发展相关问题,向渤海财险发函采访,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转道发展非车险业务

官网信息显示,渤海财险2005年开业,是首家总部设在天津市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但成立已有17年的渤海财险并未实现稳定盈利。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16-2021年五年时间里,渤海财险仅在2020年实现0.07亿元的盈利,其余年份均为亏损状态。2021年渤海财险亏损3.5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渤海财险盈利不稳定,或是受车险业务拖累。年报显示,车险一直是渤海财险的第一大险种,但2016-2021年五年时间里,渤海财险的车险业务并未实现承保盈利。

近些年,渤海财险也在“转向”,将发展重点转移至非车险业务。在2019年度年中工作会议上,渤海财险提出“加强偿付能力管理”“推进车险有质量增长”“加快推进非车险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该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再次表示,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非车业务占比不断提升,车险坚持品质为先,主动降速。

实际上,随着车险业务盈利难度加大,加速布局非车险业务是财险公司的共同选择。对于渤海财险及其他财险公司布局非车险业务的情况,杨泽云分析表示,行业面临车险保费增速下降的事实,一方面,是源于车险改革,使车险的保费收入下降;另一方面,机动车的产销量增速下降,让车险的保单增速趋缓。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的非车险业务有不断加快的增速和较大的发展空间,财险公司将发展战略调整到非车险既是趋势所向,也是未来快速发展的基础。

杨泽云进一步分析指出,我国的财产险业务规模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国际视角来看,2021年我国财产险保险深度为1.2%,同期美国的保险深度为3.4%,约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不过,虽然非车险市场发展潜力大,但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杨泽云提示,非车险虽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也需注意其风险管理。不同的保险业务,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前有头部保险公司经营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导致数十亿元的案例,也有近年快速发展的意健险赔付率过高的公司。

相关推荐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红商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