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将视线转移至中小学生群体 这份防骗秘籍请家长们务必看看

2022-04-19 08:46:20    来源 : 北京商报

你敢信吗?现在的骗子除了翻新手段、坑骗老人外,还有人已经将视线转移至中小学生群体!4月18日,锦州网警巡查执法发布消息称,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又展开了居家网课教学。孩子们使用网络的机会多了,加上缺少安全意识,网络诈骗分子也有了可乘之机。近期,就在广东、河南、江西、江苏、贵州等地相继发生了针对中小学生的网络诈骗。

手段翻新

App竟可一键绑卡转账

4月3日,家住广东东莞的三年级小学生小周(化名)在上网课的间隙,使用手机玩起网络游戏,过程中有人通过私信添加小周,说可以给小周送礼物和游戏装备,还能带她一起晋级。

在添加完这个陌生网友后,小周就收到对方发来的一个二维码,对方说扫码就能领取游戏道具。而当她扫码后,却收到了一个弹窗提示,称“检测到您属于未成年人,平台自动开启礼物盒并取消不了。如果要取消扣款功能,必须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操作,否则官方会将您家长名下的银行卡扣除15万元”。

看到这段提示文字,小周很紧张。陌生网友的一番话让她信以为真,她也担心自己的一时贪玩真的会让家长的账户被扣款,只好打开了视频聊天,把镜头对准家长的手机,按照网友的指示一步一步操作。

按照陌生网友的要求,小周下载了一款App,最终绑定了家长的银行卡。第二天,小周的父亲检查自己的手机,这才发现有银行发来的短信提示,自己的银行账户已被人分三次总共转走了6000元。

“我又没给她银行卡,我也没告诉我小孩密码,我就说怎么一下子就扣了6000块钱,我银行卡也没绑定手机,也没绑定微信。”诈骗分子的“迷之操作”也引来家长的疑惑。

根据锦州网警巡查执法引用的央视新闻的报道,该App原来具备了这一功能,即可以在用户实名认证后,无需输入银行账号而添加银行卡,并且可以进行转账等操作。据该App客服人员介绍,该App绑卡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手动输入卡号,另一种是“一键绑卡”,“一键绑卡”是免输卡号,然后可以一键绑卡,它可能是识别到名下的银行卡,然后继续进行绑卡也是需要去验证的。

另据办案人员调查发现,诈骗分子作案目标明确,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先利用送游戏装备和游戏币为由诱导孩子将他们加为好友,而未成年人使用的手机通常不会绑定银行卡,诈骗分子就以未成年人不能进行操作为由,让孩子设法取得家长的手机。最后,他们会诱骗未成年人通过网络视频通话,偷窥孩子家长的手机验证码,进而盗取其银行卡里的资金。

办案人员进一步透露:“因为孩子她不清楚支付的一些流程,比如说验证码、密码等,骗子就一步一步诱导孩子,让她设置支付密码,小孩子收到验证码之后,骗子又让小朋友把这个验证码告诉骗子,这样的过程中,孩子无意之中就把验证码和支付码都透露了。”

骗局高发

有小学生被骗12万

需要警惕的是,4月18日,据北京商报记者多方梳理发现,目前针对中小学生的诈骗行为并不少见,就在周某被骗的第二天,东莞又有一名小学生小谢(化名)在网课间歇也被陌生人骗取658元,此外在河南也有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在网络上加入一自称某明星本人创建的QQ群后被骗14000元。

整体来看,骗子一般利用小学生玩游戏、聊QQ、追星等爱好,通过以“免费送礼物”等作为诱骗,或者以“家长会坐牢”等作为恐吓,多种渠道促使孩子进行操作转账。

正如一名家长报警时所称,当天晚上她接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客服人员打来的电话,提示她刚刚在一小时之内,连续操作购买了近12万元的游戏点卡。原来,当天晚上,小学生小美(化名)拿着妈妈的手机刷短视频,看到有条短视频里提供了一位明星的私人QQ号。小美正好是这位明星的粉丝,便迫不及待添加了QQ。谁知道,过了一会儿,明星的QQ号发来信息,对方自称是明星的代理律师。

在威逼和恐吓下,小美对这位所谓的“明星律师”言听计从,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在网店里大量购买游戏点卡。小美不知道妈妈的支付密码,对方还教她更改密码。

“这些骗局也揭开了疫情下一些新的诈骗案例,儿童接受线上教育的时候,手机使用频率在增加,自身辨别能力不足的前提下,就容易遭受电信诈骗。”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说道,一般模式主要是利用小学生的单纯通过游戏等方式诱导绑卡诈骗。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针对中小学生的诈骗主要发生在网络上,多以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诱饵取得信任,利用学生轻信和害怕的心理,从而一步步实施诈骗。其中,获取家长的手机、账号和支付密码是诈骗成功的重要因素。

警方提醒

设置安全性较高的支付密码

“最近几年,监管从各个方面都在出台各种政策防范网络诈骗,居民的防范意识也在提升,但小学生和老人这类群体由于自身的短板,对于新兴科技手段和金融理财方式了解不全面,所以成为了诈骗新发的主要群体。”王蓬博提到了近期小学生、老人群体等诈骗案多发的原因。

多地警方也提醒,如今,看视频、玩游戏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消遣方式,是人们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无孔不入的诈骗分子却利用广大玩家对游戏的喜爱,经常在短视频平台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道具、激活码的名义诱导玩家至社交平台进行诈骗,给广大玩家特别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玩家造成损失和伤害。切记不要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转账汇款更需谨慎,避免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国家反诈中心也提示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手机、iPad的使用情况,设置安全性较高的支付密码。此外,万一遭遇网络诈骗,要保存好相关转账凭证、聊天记录,并及时拨打110或者全国反诈专线96110报警。

于百程称,针对中小学生的诈骗危害极大,不仅是财产损失,对其心理和社会认知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防范手段上,一是加大此类案件的处罚和宣传力度,从警方、学校和家庭多方进行讲解,让中小学生了解诈骗套路和防范手段;二是家长做好敏感信息的管理,手机、银行卡、密码等做好保护设置,不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

王蓬博也提醒道,家长一方面要积极配合警方,另一方面也要对相应的游戏设置和App保持警惕,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另外,对于整治,他认为游戏厂商要限制推出面向未成年人的产品,才能从根源掐断此类事件。同时,家长也要加强对小孩子的教育,不要去扫不明的二维码、点击陌生的链接,不要在没有大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相关推荐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红商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